當寶寶還在咿咿呀呀、講不清楚的時候,爸媽是不是常常心裡吶喊:「你到底想要什麼啊~?」

別擔心,其實有一種超神奇的「溝通密碼」能幫上大忙,那就是 寶寶手語(Baby Sign Language


什麼是寶寶手語?
 

簡單來說,寶寶手語就是讓還不會說完整句子的寶寶,用簡單的手勢表達需求。它不是要取代語言,而是一座「過渡橋樑」,幫助爸媽更快讀懂寶寶的心。

👉 適合年齡:大約 6 個月 就可以開始引導,等寶寶有基本的手部控制能力時,就能慢慢練習。
 

學寶寶手語有什麼好處?

很多爸媽一開始會想:「真的有用嗎?」答案是:有!而且很加分喔!

  1. 減少哭鬧與挫折感
    想喝水、想吃東西,寶寶直接用手比,爸媽立刻懂,不用再靠哭聲翻譯機。
  2. 提升親子默契
    每次互動中都有「喔~原來你要這個!」的小確幸,親子間的連結更緊密。
  3. 促進語言與腦部發展
    研究指出,手語不會延遲說話,反而能刺激大腦,幫助寶寶更快理解語言。
  4. 寶寶更有自信
    被理解的感覺,會讓寶寶更敢表達,臉上也更常出現滿滿笑容。😊

常見的寶寶手語詞彙
 

不用一次學很多,先從日常生活最需要的開始:

  • 喝奶奶/吃飯、喝水🍼
  • 還要、等一下
  • 抱抱、睡覺
  • 媽媽 / 爸爸 👩‍👦👨‍👧

溫馨小提醒:每次做手勢時,記得搭配說出這個詞,寶寶才會把「手勢」跟「語意」連結起來


教寶寶手語的小技巧

其實不難,只要把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好:

  • 重複+一致:每次「喝水」就同時做手勢,寶寶才會慢慢記住。
  • 多一點耐心:有的孩子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才會比出來,不要急。
  • 融入遊戲和唱歌:邊唱童謠邊比手勢,學習效果更好,寶寶也覺得好玩。

父母神隊友小結語 💡
 

養小孩的路上,本來就充滿驚喜跟挑戰。寶寶手語就像一把「神隊友小工具」,

能幫助你更快理解寶寶、減少哭鬧時的焦慮,也讓親子時光多一點笑聲。

不妨今晚就從「喝水」這個手勢開始練起,說不定很快你就能聽見寶寶「無聲卻超明確」的第一句話啦!🙌


寶寶手語常見QA

Q1:是不是每個寶寶都須要學手語呢?

A 寶寶手語不是育兒的必需品,請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喔!但如果有了這個與寶寶的溝通技巧,

確實能減少一些與寶寶溝通上的挫折感。

Q2:如果家裡長輩不支持或覺得「太麻煩」,該怎麼辦?

A 這很常見!可以先從一兩個最實用的手勢開始(例如「吃」和「抱抱」),讓長輩看到寶寶真的能比出來

、有效溝通,自然就會比較願意跟著做。小小成果比一大堆理論更有說服力。😉

Q3:寶寶學手語後,要怎麼過渡到口說?

A 很簡單,持續「語言+手勢」雙軌並行就好。當寶寶開始能發音時,爸媽要記得給予回應和鼓勵。

通常孩子會「先比手語再出聲最後直接說出來」,過渡過程很自然,不需要額外特別訓練。